老子老子(生卒年不詳)姓李名耳,字伯陽。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,著有《道德經》一書,是道家學派的經典著作,他的學説後被莊周、楊朱等人發展。史載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關於禮的問題,道家後人將老子視爲宗師,與儒家的孔子相比擬。
早期的道士認為老子是太清神之下。唐武宗時,老子被定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個化身。 老子有兩個可能的身分,一是老聃,一是老萊子。確切出生地不詳,但史記記載老子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。 【老 子 道 德 經】 |
智 者 老 子
2500年前,是個孕育聖人先哲的時代,雖然人類在地理上相互阻隔,但先哲們都不約而同的探索著宇宙和生命的真諦;在古印度和古希臘,有釋迦摩尼和蘇格拉底;在中國則有老子和孔子,老子對於宇宙生命真諦的探索,集中體現在《道德經》所揭示的道中,道在於自然,人法地、地法天、天法道、道法自然,道在於柔弱,天下莫柔弱於水,水善利萬物而不爭,道在於節制,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,無為而治;道在於寬容,善者吾善之,不善者,吾亦善之;海納百川,有容乃大;道在於和諧,萬物負陰而抱陽,衝氣以為和,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,生生之道在於和,致和在於通,通則和諧,通則安定,通則太平,通則繁榮;道的精神在中國歷中上開創了一個道家學派;道的精神賦予中國人的美德,老子說:「吾有三寶,一曰慈,二曰儉,三曰不敢為天下先」,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,道所體現之關愛生命、關愛社會、關愛環境的精神,跨越歷史、跨越文化、跨越宗教,乃人類之共同精神財富;當今之世,和平與衝突共同存在;歡樂與苦難並存,秉承道的理念,實踐道的精神,不自現、不自是、不自伐、不自矜,知和、知常、知足、知止,就能避免爭鬥痛苦,共享和諧安寧、和諧世界,以道相通;修之於身,其德乃真;修之於家,其德乃餘;修之於鄉,其德乃長;修之於邦,其德乃豐;修之於天下,其德乃普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