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庸二
「中庸」是德與理兼備的,合於中正恒常之道者,稱為中庸理,合於中正圓和的心德,稱為中庸德。「中庸」這種道德, 古聖先賢堯、舜、禹、湯、伊尹、文、武、周公等, 無不遵循,不但以之立國建邦,也以之勸教人民。只是到了春秋戰國時代,這中道中德逐漸為計謀巧詐之術所取代,慢慢為世人所遣忘而不行了。
論語堯曰篇:「咨爾舜!天之曆數在爾躬,允執厥中,四海困窮,天祿永終。」 舜帝傳禹帝:「人心惟危, 道心惟微; 惟精惟一,允執厥中。」 經文: 子曰:「道之不行也, 我知之矣; 知者過之, 愚者不及也。道之不明也, 我知之矣; 賢者過之, 不肖者不及也。人莫不飲食也, 鮮能知味也。」 譯文: 孔子說:「正道之所以不能夠廣行於天下, 我知道原因了; 聰明的人, 目標過高, 而愚笨的人, 根本聽不懂。正道之所以不能夠顯揚於天下, 我知道原因了; 才華出眾的人作得太過, 而才華較低的人, 卻又做不到。人沒有不飲食的, 可是卻很少人懂得正味啊!」 參考: 現今「真理天道」也是難以推廣, 今以「修道的觀念」試以說明(太過)與(不及)的道理。 正道的實踐是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,若「一定要遠離人群, 遁入深山, 每天唸經,長期打坐,鎖住六根,斷除念頭,才算修道, 否則就無法修成!」 這就是(太過) 。有些人則認為「修道修心,心好就好,唸什麽經,學什麼法,聽什麼道理, 還吃什麼素,不必那麼麻煩吧!」這就是不及。就像人們日常生活,每天都要吃東西的,若不用心的吃,也是不能吃出真味道一樣。 每星期參班研究, 就像每天都要吃飯一樣,心靈需要營養,「真理天道」我們要用心參與進德修業必備 四書(中庸)。 經文: 子曰:「人皆曰『予知』; 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, 而莫之知辟也。人皆曰『予知』; 擇乎中庸,而不能期月守也。」 譯文: 聖人孔子說:「人人都說『我很聰明』; 可是將他趕入網羅. 機檻籠子或陷阱之中, 卻不懂得避開。人人都說『我很聰明』; 可是經過自己所選擇的中庸之道,卻不能守住一個月的時間。」 參考: 什麼是我們世人的罟、擭、陷阱?說淺一點,就是酒、色、財、氣、名利等誘惑;說深一點, 就是生死輪迴。人被情欲所縛,而無法自制、脫離, 怎可稱有智識。人被生死輪迴所苦,卻不思解脫,甚至沒有發覺,也不是真智的人, 被妻恩子愛世俗所煩,不能安制,是真智? 有些人看了很多書,智慧也高,知道中庸之道的好處與美妙, 卻不能終生奉行;就是真正實行起來,連一個月的時間也堅持不到,也不算是真智。為何能擇乎中庸卻不能期月守呢?是不是體悟尚未達到精深的程度? ....點擊回前頁 |
經文: 子曰:「回之為人也, 擇乎中庸; 得一善, 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。」
譯文: 孔夫子說:「顏回的為人, 最能夠擇取中庸之道了。所以當他得到了一項好的道理後, 就牢記在心,時時奉持. 實踐, 再也不會讓它失去。」 經文: 子曰:「天下國家可均也, 爵祿可辭也, 白刃可蹈也, 中庸不可能也。」 譯文: 孔夫子說:「天下或國家有人可以分割給別人, 爵位俸祿有人可以辭而不受, 雪白的刀鋒有人敢踏在上面; 唯有中庸之道, 看來雖像平常, 卻不容易真正做到。」 參考:「天下國家可均」是寬大能捨之人;「爵祿可辭」是清高之士;「白刃可蹈」, 為勇者之人。如伯夷. 叔齊為讓國位而逃離, 漢高祖分賜土地給韓信, 即是「天下國家可均」也。 微子棄官隱退, 范蠡辭位不受, 即「爵祿可辭」, 比干因諫死於昏君之怒, 岳飛為忠而死,是「白刃可蹈」。這三種事情都稱得上難能可貴, 但要體悟「中庸之道」作個聖賢人, 且是較難, 因為聖賢人不但要有德有行有勇, 還要如顏回的高智慧, 進而實踐而不退轉。 故事: 范文正公的「先天下之憂而憂, 後天下之樂而樂。」是一位懂得衆生疾苦而有救世胸襟的書生, 是學者的典範, 而且是低抗外禦的英雄, 當代曾流行一句話:「軍中有一范, 賊人聞之喪破膽」。 有次范文公被高若訥所纔而免職, 歐陽修聽到此事, 便寫了封信大駡高若訥不知廉恥, 結果歐陽修也被貶了。 後來范文正公再度任職出使陝西, 請歐陽修共事, 歐陽修辭謝說:「昔者之舉, 豈以為己利哉!同其退, 不同其進可也」。歐陽修為正義執言, 毫不考慮私己, 這是何等的慷慨激昂, 何等的超塵拔俗!研究,一步一脚印, 學習諸佛的慈悲, 聖賢人進德修業的精神。 故事: 屈原被放逐以後, 遊蕩在江邊, 他邊走邊唱著詩歌, 音調高亢而悲戚。汩羅江畔漁翁見了他說:「你不是三閭大夫屈原嗎?為何獨自流浪到此地?」 「世人皆混濁在紅塵中, 只有我獨自一人清醒; 眾人皆醉, 看不清是非事實, 而獨醒的我, 只有被放逐了。」屈原無奈的回答。漁翁對屈原「寧為玉碎, 不為瓦全」的堅貞個性, 有些不以為然, 便說:「聖賢往往不拘泥於成敗是非, 而也能隨波逐流, 隨俗沉浮; 旣然世人都混濁, 你何不也一樣抹黑和泥呢?旣然大家都醉了, 你何不也吃些酒糟, 喝些薄酒裝醉呢?」 屈原只有說:「我聽人家說: 凡剛洗過頭髮的人, 必定要把帽子的灰塵彈一下才戴上; 凡剛洗過澡的人, 也必定要把衣服抖一下才穿上; 潔身自愛, 有誰願意把清淨的身體拿去沾汚穢物?我寧可投水自盡, 葬身魚腹之中, 也不願意清白貞潔的人格, 蒙受了人世的塵埃!」 章太炎曾痛心疾呼:「道德衰亡, 誠亡國滅種之根本。」 .....點擊讀取更多內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