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庸四
經文: 子曰:「素隱行怪, 後世有述焉, 吾弗為之矣。君子遵道而行, 半塗而廢, 吾弗能已矣。君子依乎中庸, 遯世不見知而不悔, 唯聖者能能。」
譯文: 孔夫子說:「搜求隱僻的道理, 做些怪異的行為, 來欺世盜名, 後世也許有人稱述他, 我是不會這樣作的。有些君子本遵循著正道去做, 作到半途卻停下來, 我是不會停止的。真正的君子依循著中庸之道而行, 即使隱遁起來而不為世人所知也不懊悔, 這只有聖人才能做到。」 參考: 修道人好求神奇卓異之事, 容易誤人害己, 不可為, 必須脚踏實地直心真誠方可。而君子遵道而行, 何以會半途而廢呢?是否?智慧不具足。是否?宏願未發動。 是否?毅力不堅定。 經文: 君子之道, 費而隱。夫婦之愚, 可以與知焉; 及其至也, 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。夫婦之不肖, 可以能行焉; 及其至也, 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。 譯文: 君子所奉行的中道, 功能廣大但本體卻極微妙細密。若論中道的淺近處, 像尋常的愚夫愚婦, 也可以輕易地讓他們瞭解; 但若論中道的最高處, 就連聖人也會有所不知了。 若再論中道的容易處, 尋常的愚夫愚婦, 也能夠實行。但到了中道最難處, 縱使是聖人恐怕也有所不能了。 參考: 每一種事物的成立及延續, 都有其成立及延續的「道理」存在, 這個道理,就是「中道」的一端。如果維繫這種事物的中道消失了, 那麼這種事物就會歸於毁滅。每一種事物, 包含面極廣, 上至天文, 下至地理, 中及人情, 旁及藥理. 物理. 數理等等, 都可包括在內, 這就是中道的「費」。但中道的本身, 也就是俗稱的真理, 卻是不容易領悟; 縱然領悟了, 也很難全盤明瞭, 這就是中道的「隱」。 例如: 火的本身很熱, 所以要遠離, 以免燙傷. 燒傷; 肚子餓了, 就要吃食物, 以免餓死; 不要亂發脾氣, 否則別人會厭惡你; 這是很淺顯的道理, 連小孩都懂。所以說:「夫婦之愚, 可以與知焉。」火為什麼總是向上燒, 而不會向下燒?人不吃食物, 幾天後會死, 但為什麼龜幾月不吃食物, 還能存活?這是漸深的道理, 若問人是怎麼產生的?先有雞或先有蛋?先有鬼神或先有人類?這就更深的道理了。連聖人也有所不知的地方。 故事: 莊子與惠施同遊於濠水橋上。 莊子說:「魚自由自在河裡游水, 這就是魚的快樂呀!」 惠施說:「你不是魚, 怎知道魚兒快樂?」 莊子說:「你不是我, 怎曉得我不知道魚的快樂?」 惠施說:「我不是你, 固然不了解; 你不是魚, 那你肯定也不知魚的快樂。」 莊子說:「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啊!」 |
經文:「 君子之道, 造端乎夫婦, 及其至也, 察乎天地。」
譯文:「 君子修習大道, 應該從最親密的関係開始做起, 到了最高境界, 也以中道來善待天地萬物。」 參考: 人與人之間最親密関係, 是夫婦. 父子。一位學道的人. 聖賢人,都是先由最親近的人際関係開始作起, 想著天邊而疏忽身邊最親的人, 格言說: 父母不親, 敬神無益; 兄弟不和, 交友無益。做人要遵守倫理, 不能本末顛倒, 現今社會怪現像很多,父不父, 子不子, 而有很多名詞: 啃老族,草莓族. 低頭族, 每天討論的是名人, 王某. 郭某. 張某…會不會忘記自己父親何姓名!有錢老爸可少奮鬥20年…。 經文: 子曰:「道不遠人, 人之為道而遠人, 不可以為道。」詩云:「伐柯伐柯, 其則不遠。」執柯以伐柯, 睨而視之, 猶以為遠。故君子以人治人, 改而止。 譯文: 孔夫子說:「道在自身, 所以道其實不是很遠, 只是修道的人好高騖遠地把道遠離了。如此向外馳求, 不能算是真正的修道。」詩經說: 「 砍段木頭做斧柄, 砍段木頭做斧柄,那新斧柄的榜樣並不遠。」拿著舊斧柄去砍新斧柄, 卻斜著眼睛去衡量別人斧柄的長短粗細, 還誤以為離榜樣很遠呢?所以君子只是拿此人能知能行的道理去教導此人, 使他改正就可以了。 參考: 天道並不和人遠離, 告訴學道者修道行教不宜好高鶩遠, 以致不切實際, 遠於人情, 或脫離實際人生, 是不可以的, 縱使開花亦難結果。老子說: 「道可道, 非常道; 名可名, 非常名…」道不是用講的, 從自身修起, 遠的是天堂, 近的在自身, 自已修不好, 如何上天堂, 決對不是靠師父的法力。在佛堂上講的, 都是冀望我們能在生活上、言語上、行為上, 自我檢點、省察、懺前前愆, 修道. 修道, 「修」就如東西壞了要修理. 要調整, 佛性不滅所以人有累世帶來的稟性和習性,貪瞋癡慢疑等纏身, 所以道在自身, 從自己身上用工夫, 將不好的習氣改掉, 回復天性。一切有照真理而有所為, 問心無愧, 知足常樂, 可以了。 參考: 道不遠人: 身軀是假我, 成仙作佛且需要他。木柴燃火成灰, 死灰且可滅火。 拿麵粉作包子, 手沾了麵糊, 用乾麵粉容易去掉。 藥膏撕掉, 其殘餘, 用撕下的藥膏沾它, 可乾淨。 .....點擊讀取更多內容 ....點擊回前頁 |